您提出的“關于加強校企融合培養技能人才的建議”收悉,現就涉及教育部業務部分答復如下: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相關支持政策,調動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銜接。
—、已開展工作進展
(一)緊貼行業企業實際,動態更新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
一是優化職業教育專業設置。2021年3月,教育部印發《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教職成〔2021〕2號),一體化設計中職—高職專科—高職本科專業目錄,對接新經濟、新技術、新職業,建設新專業,更新升級一批現有專業、適度超前規劃一批新專業、淘汰一批落后專業、科學設置高教本科專業,共設置1382個專業,調整幅度達60%以上。同時指導各地各職業院校依據《目錄》和專業設置管理辦法,制定本區域“十四五”專業發展規劃,引導更多地方開設含金量高的、符合市場需求的緊缺專業。二是按照專業目錄“五年一大修、每年動態更新”的要求,面向各地區、各行指委、教指委等單位廣泛征集專業增補建議,并籌備開展專業論證工作。三是進一步發揮行業企業在指導教育教學方面的作用,成立了新一屆全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職業院校教學(教育)指導委員會,充分發揮行指委、教指委專家作用,組織研制行業人才需求與職業院校專業設置指導報告和行業人才供需分析譜系圖,指導職業學校加強專業建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四是分期分批發布專業教學標準,指導職業院校及時更新人才培養方案,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典型生產案例及時納入教學內容,突出課程設置的特色,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二)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
一是推進產教融合建設試點。2022年4月,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明確對符合條件認定為產教融合型企業的,按照規定給予金融、財政、土地等支持,落實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減免及其他稅費優惠。2019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聯合印發《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發改社會〔2019〕590號),明確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條件、實施程序和支持管理措施。2021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聯合印發《關于印發國家產教融合型企業和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發改辦社會〔2021〕573號),公布首批63家國家產教融合型企業、21個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名單。截至2022年12月,全國已有4600多家企業納入地方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庫,已初步形成了以城市為節點、行業為支點、企業為重點的產教融合推進機制。全國組建了1500多個職業教育集團 (聯盟),涵蓋企業、學校、行業、科研機構在內的4.5萬余家成員單位,形成了資源共享、責任共擔、合作發展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辦學模式。世界500強企業中,有175家企業參與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整體上看,試點城市產教資源相對集聚,經濟總量在本省處于前列,主導產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多數城市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校生超過20萬人,具有良好人才基礎。二是推行中國特色學徒制。2014年8月,教育部印發《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會同有關部門,協同行業、地方和企業力量,借鑒國際經驗,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學徒制試點。分三批布局了558個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推動把企業先進技術標準和職業能力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參與企業4700多家,校企共建以現代學徒制培養為主的特色學院650多個,在實踐探索中形成了政府引導、行業參與、社會支持、企業和職業院校雙主體育人的中國特色學徒制。2022年5月,指導支持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辦好第三屆學徒制國際研討會,在學徒制國際交流中凝練提出中國經驗。2023年3月,增設了教育部職業院校中國特色學徒制教學指導委員會,對職業院校開展中國特色學徒制人才培養進行研究、咨詢、指導和服務。
(三)創新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一是實施職業教育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2022年10月,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實施職業教育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的通知》(教職成廳〔2022〕2號),首批面向先進制造業重點領域的數字化、智能化職業場景,以中國特色學徒制為主要培養形式,多方合作培養高端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遴選了447家項目企業,設立現場工程師學徒崗位,提供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經營管理人才等企業人員參與學徒培養的企業,對參與項目企業,在產教融合型企業認定時予以傾斜,對納入的產教融合型企業給予“金融+財政+土地”組合式激勵。二是鼓勵支持職業院校從產教融合型企業中聘請勞動模范、技術能手、“大國工匠”擔任德育兼職導師,指導職業院校與“大國工匠”、技能大師等合作建立大師工作室,開展新技術攻關、新工藝開發,培養高技能人才。2019年11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意見》(教職成廳〔2019〕7號),明確“培育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具體要求。推動加強校企協同育人,鼓勵從產教融合型企業和校企合作企業中聘請勞動模范、技術能手、大國工匠、道德模范擔任德育兼職導師。
二、下一步工作考慮
下一步,教育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合作激勵機制,積極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一是將會同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打造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將職業教育與行業進步、產業轉型、區域發展捆綁在一起,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創新良性互動機制,優化匹配人才培養供給側與產業需求側。二是會同有關行業部門聯合實施好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推進產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深入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面向數字化智能化職業場景,加快培養一大批具備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藝、會管理、善協作、能創新的現場工程師。三是持續推進勞動教育,開展好“技能成才 強國有我”主題教育活動,創新開展“文明風采”活動等,著力培育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積極開展“大國工匠進校園”活動,發揮好大國工匠、勞動模范的榜樣引領作用。
感謝您對教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23年7月31日
整理:天府新區通用航空職業學院中職部簡稱:通航學院中職部